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本永貞正,《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之間》

Sadamasa Motonaga, Between High and Low Art

本永貞正,《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之間》

一場由本永貞正的中期抽象畫展目前在紐約的McCaffrey Fine Art展出。本永是1954年在日本大阪成立的實驗藝術集體Gutai Group的最早成員之一。Gutai創始人吉原治郎在1956年的Gutai宣言中寫道:“我們決定熱情追求純粹創造力的可能性。”Gutai精神的核心是吉原的指示:做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是二戰後對早期現代主義口號“創新!”的回響。本永早期以吉原所宣稱的首個水雕塑確立了自己作為Gutai的關鍵成員,該雕塑於1955年在“挑戰盛夏陽光的現代藝術實驗戶外展”中展出,這是Gutai的首次展覽,舉行於日本芦屋。該雕塑由懸掛在樹間的透明塑料管組成。在每根管內,本永注入了彩色液體,然後在中心聚集。日光激活了彩色液體,賦予其短暫的光輝。這件作品暫時賦予了自然界力量的形狀。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本永不斷嘗試新的媒介和技術,但那件首個Gutai雕塑的理論本質在每個階段都影響著他。他持續受到自然界變化的有機形狀、水和光的波動、發光顏色以及影響我們所見、所聽、所味和所觸的無形力量的影響。McCaffrey Fine Art的展覽專注於藝術家在1960年代末與妻子短暫搬到紐約的特定時期。這次搬遷使本永接觸到新的技術,如噴槍,並激勵他將作品超越其Gutai根源。

創造性破壞的政治

具體派 產生於一種混亂的文化中。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了可怕的失敗——成為地球上唯一一個親身目睹原子毀滅恐怖的國家。某些社會群體,特別是前衛藝術家,理所當然地認為過去的方式和手段已經不再適合日本社會。如果歷史的邏輯將他們推向了完全毀滅的邊緣,那麼這種邏輯必須被創造性地摧毀。這就是造成吉原要求新生的原因。他並不知道具體需要什麼來改變日本藝術並將其帶入現代,他只知道這必須是想像的產物,而不是過去的產物。具體藝術的一個基本特質是它面對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鬥爭。本永以詩意的方式在他的水雕塑中概括了這種鬥爭。自然元素——水——被捕捉和包含,並用人工顏色改變:人類對自然的勝利。然而,重力、陽光和風的力量不斷表達著它們的抵抗,改變著作品,改變著水的分散和顏色與光的輝煌。

本永貞正的畫作

《本永貞正 變化/持續性:紐約 1966-67》,於2018年在麥卡弗里美術館(McCaffrey Fine Art, New York)展出。照片由麥卡弗里美術館提供。

在他的早期畫作中,茂長延續了人類意志與自然力量之間的對話。他將大量油畫顏料倒在畫布上,讓顏料聚集,然後移動畫布,將媒介混合在一起,直到奇幻的構圖浮現。在顏料中,他混合了砂礫和其他物質,改變了作品的質感,並為媒介提供了對抗的物質。自然力量、意外、混沌與藝術家選擇和行動所施加的控制之間的平衡始終在起作用。藝術家與自然之間的鬥爭在圖像中演變出的形狀中得到了明顯的表達。茂長與媒介搏鬥,盡其所能地操控它們,直到它們凝聚成某種明確的形狀。就像在旋轉的抽象虛空中漂浮的孤立具象元素,這些形狀喚起了茂長本人,一個試圖在不斷演變的文化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日本畫家本永貞正(Sadamasa Motonaga)於1922年出生的作品展覽

《本永貞正 變化/持續性:紐約 1966-67》,於2018年在麥卡弗里美術館(McCaffrey Fine Art, New York)展出。照片由麥卡弗里美術館提供。

改變心意

當本永搬到紐約時,他經歷了兩個深刻的變化。首先,他發現了噴槍技術。這個技術使他能夠徹底改變他的表面,從粗糙、顆粒狀、有質感的平面轉變為當代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後來稱之為「超扁平」的那種薄而空靈的表面。在他的超扁平作品中,本永與控制之間的關係完全不同。他不再創作強調藝術家與物理自然之間鬥爭的畫作。他作品中的新鬥爭是藝術家與想像力的本質之間的鬥爭。他的選擇現在受到更密切的審視。第二個深刻的變化是,在紐約期間,他的妻子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本永突然被書籍、玩具和其他為兒童設計的產品的視覺世界所淹沒。那種視覺語言的奇思妙想和樂觀引導了他在畫作中所做的選擇,帶來了一系列充滿快樂、生物形態抽象形式的作品,這些形式近似於人類身體部位、蔬菜、飛機和潛艇等事物。

本永貞正展覽

《本永貞正 變化/持續性:紐約 1966-67》,於2018年在麥卡弗里美術館(McCaffrey Fine Art, New York)展出。照片由麥卡弗里美術館提供。

儘管他作品的這一重大轉變讓許多曾經收藏他畫作的支持者感到困擾,但本永仍然忠於他 Gutai 根源中最重要的一點:藝術家最終擁有創作任何他們想要的作品的自主權,而不必受制於過去的方式。他在紐約的變革時期的遺產影響了幾代日本藝術家,他們不僅在美術界延續他的美學視野,也在所謂的低藝術世界中,如漫畫和動畫。 本永所創造的這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特別強大,因為他的畫作經常傳達出強烈的情感。它們不僅充滿了奇思妙想和快樂,還經常喚起孤獨、隔離和恐懼。它們證明了,即使本永的創作已經遠遠超越了他早期職業生涯的 Gutai 根源,但定義那一代人的焦慮卻從未真正遠離過。 “本永貞正 變化/延續:紐約 1966-67” 目前在紐約的 McCaffrey Fine Art 展出,展期至 2018 年 12 月 21 日。

特色圖片:本永貞正《變化/持續性:紐約 1966-67》,於2018年在麥卡弗里美術館的展覽視圖。照片由麥卡弗里美術館提供,紐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