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實踐 - 朱利安·施納貝爾的藝術
一個由Julian Schnabel的新作品展最近在紐約的Almine Rech Gallery開幕。展覽中有幾把閃閃發光的椅子和一系列新畫作。這些作品無疑是Schnabel式的。這意味著,有些人厭惡它,有些人為之著迷,很多人對它不屑一顧,還有很多人想擁有它。在許多專業藝術界人士的看法中——那個將創造力和想像力視為重要商品的文化隔離區——Julian Schnabel長期以來一直是一位英雄:這位藝術家在一個超知識化、學術化的惡棍們拼命想要摧毀繪畫的時代,重新賦予了原始、原始的繪畫行為以合法性。但對於同樣的世界中的許多人來說,Schnabel本身就是一個惡棍:一個自戀的宣傳狂,才華平平,只擅長一件事:創造一種景觀。無論你站在哪一方,或者你是否是這場衝突中的中立旁觀者,事實是Julian Schnabel是一位活生生的傳奇。他最近的作品也沒有讓人失望。在他的作品系譜中,它恰到好處:原始、激進、毫不掩飾地基本,並且無可否認地令人愉悅。而這就是最終的收穫。Schnabel是一股正能量,因為他創造了人們喜歡凝視和討論的東西。他是未來藝術家的榜樣,因為他活生生地捍衛了藝術是一種強大的理念,這使得藝術值得去做和擁有。如果你想就這樣釘他十字架,他仍然是一位救世主。
從紐約到德克薩斯
朱利安·施納貝爾於1951年出生於布魯克林。他的家庭生活在一個充滿活力、熱鬧的社區,社區裡居住著來自不同種族和宗教背景的人們。施納貝爾特別意識到並受到他成長地區周圍的天主教和猶太社區強烈宗教實踐的啟發。但在13歲時,他的家庭離開了紐約,搬到了可以輕易被描述為其完全相反的地方:德克薩斯州的布朗斯維爾,這是一個位於美國與墨西哥馬塔莫羅斯之間的邊境小鎮。
在布朗斯維爾,施納貝爾下定決心要過上藝術家的生活。儘管他發現自己身處一個人口稀少且不那麼城市化的環境,但他仍然從新家中的文化中找到了與在紐約時相似的靈感。他再次對當地的宗教傳統感到好奇,無論是德克薩斯土著的傳統,還是生活在邊境另一側的人們的傳統。對他來說,墨西哥宗教藝術的美學特質擁有一種根本的原始感,這種原始感受到民間傳統和工藝品的影響。而布朗斯維爾的文化總體上與高概念的知識精英聯繫較少,通過普通、直接的語言和習俗表達得更加簡單而優雅。這個地方的美學和態度將會融入施納貝爾作為成年人後不久創作的藝術中。
Julian Schnabel - Re-Reading, installation view, Almine Rech Gallery, New York, 2017
繪畫未曾存在
在1973年獲得休士頓大學的美術學士學位後,施納貝爾回到紐約市,並註冊成為惠特尼博物館獨立研究計劃的學生。此時,他開始創作早期的具象畫作,這些油畫作品因拒絕當時的極簡美學而著稱。他還開始使用非常規媒介創作畫作,如蠟、建模膏、玻璃纖維和石膏板。他的作品主題在抽象與具象之間佔據了一種形式上的中間地帶,但他給畫作的標題,加上一些意象,清楚表明他創作的作品旨在被解讀為具象,甚至是敘事性的。
他的風格使他成為前一代藝術家日益高漲的合唱中的對立者,這些藝術家宣稱繪畫已經死去。施納貝爾冷靜而激烈地駁斥了這種觀點,並在1970年代末期明確證明,事實上,繪畫尚未真正活過來。他的定義性時刻出現在1979年2月的第一次展覽上,地點在紐約的瑪麗·布恩畫廊。展覽中展示的其他作品包括他即將聲名鵲起的盤子畫:破碎的盤子用Bondo固定在木質表面上,然後用油畫顏料覆蓋。與他的蠟畫和早期油畫一樣,盤子畫的特徵是扁平的具象意象。它們擁有藝術粗獷的粗獷能量、表現主義的情感與激情,以及一種傲慢的城市態度,這種態度是即將被稱為新表現主義者的紐約畫家新興一代所獨有的。
Julian Schnabel - Re-Reading, installation view, Almine Rech Gallery, New York, 2017
態度並不是一切
他的第一場畫廊展覽的所有作品在開幕前就已經售罄,立即確立了施納貝爾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力量的地位。但他仍然宣稱自己是一個堅定不移、根深蒂固的波希米亞人。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1980年代經常穿著睡衣公開露面,顯得邋遢且髒亂,儘管他的交往圈中有安迪·沃荷等當時的主要名人。對某些人來說,這被視為一種表演:試圖創造一種個人崇拜,以提升他美學作品的價值。但這種觀念被事實所推翻,因為正是作品本身在產生最大的影響。施納貝爾創作的作品挑戰了畫作的外觀,並以一種美學上強大且有趣的方式進行。這些作品是相關且優秀的。它改變了人們對當時藝術的看法,這使得它變得重要,無論藝術家在喝咖啡時穿著什麼,或在媒體上說了什麼。
就這一點而言——他在媒體上所說的——施納貝爾因他的言論而結下了許多敵人。因為他的一句特定引述,許多人對他嗤之以鼻,他曾表示自己與畢卡索的關係是當今人們能夠接近的程度。但他的一些其他引述更能揭示他作為藝術家的意圖。例如,施納貝爾曾長時間談論在墨西哥或西班牙旅行時,遇到一塊用過的布料或一個舊防水布,並被其特質所吸引。他對於將某些曾經被使用過的東西融入新作品的拼貼中,並賦予其破碎的意義——那種視覺記憶——的想法感到著迷。他曾說過:“經過這麼多年,我仍在努力尋找一種留下痕跡的方法,這種痕跡具有某種物理特徵,暗示著其他事物。”並且他問道:“活著是什麼?這就是問題。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活著?”這樣基本而強大的概念,如暗示和存在的本質,普遍體現在他的作品中。而這些引述揭示了他尋求的直覺誠摯和認真的態度。
Julian Schnabel - Re-Reading, installation view, Almine Rech Gallery, New York, 2017
這不是你所畫的
另一句著名的施納貝爾名言基本上說的是,重要的不是你畫了什麼,而是你怎麼畫。當考慮到他在阿米納·瑞克展出的最新作品時,這可能是最重要的觀念。一些作品幾乎是純粹的挪用:從其他來源獲取的圖像,安裝在板上,然後以看似快速甚至草率的方式進行繪畫。對於這樣的作品,很容易感到憤怒。它們看起來像是藝術學校的諷刺,或是二手商店後房的意外之作。但它們也擁有不可否認的態度和能量的力量。標記中的手勢、挪用圖像的選擇,以及整個展覽的美學存在,都暗示著一種仍在嬰兒期的未來願景。
如果我們相信朱利安·施納貝爾曾經是一位先知,那麼邁向「一旦成為先知,永遠是先知」的飛躍並不困難。在這些新作品中,有著層層情感,這些情感是如此原始、粗獷和激烈,與施納貝爾在過去五十年中所做的任何事情一樣。也有跡象顯示施納貝爾有一些新鮮的東西要分享:一些現在急需的類比東西。像他在1970年代所傳達的東西:不是關於繪畫本身,而是關於藝術的一般性。像是,「藝術並未死去」,或者,「也許藝術尚未真正生活過。」 朱利安·施納貝爾:重讀 目前展出至2017年10月14日於阿爾敏·瑞克畫廊,地址:紐約市東78街29號,二樓。
Julian Schnabel - Re-Reading, installation view, Almine Rech Gallery, New York, 2017
特色圖片:朱利安·施納貝爾 - 再閱讀,裝置展覽,阿爾敏·瑞克畫廊,紐約,2017
所有圖片由阿爾敏·瑞克畫廊提供,紐約
由 Barcio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