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卡門·埃雷拉 - 一個繁榮的、早該到來的時刻

Carmen Herrera - A Flourishing Long Overdue

卡門·埃雷拉 - 一個繁榮的、早該到來的時刻

卡門·埃雷拉(1915年5月30日-2022年2月12日)是一位古巴裔美國藝術家,以其抽象極簡主義作品和幾何色彩應用而聞名。她最近的去世引發了對她的藝術作品和職業生涯的深思。儘管今天她是一位備受尊敬和著名的抽象畫家,但埃雷拉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才獲得認可。因此,現在正是回顧和尊重這位創意先驅遺產的恰當時刻。

早期影響與卓越的衍生

卡門·埃雷拉活了106年,過得相當豐富。但想像一下,這位藝術家的第一筆重大藝術銷售直到89歲才有紀錄。然而,這些情況反映的並不是一個隱藏的藝術才能的晚期自我發現的故事——相反,埃雷拉展現了對藝術的終身奉獻,並展示了數十年的經驗和技術,這一切始於她的童年。埃雷拉出生於古巴哈瓦那,年輕時便學習繪畫的基本功,從八歲開始接受私人藝術課程。她是七個兄弟姐妹中的一個,父母都是記者;因此,埃雷拉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被哈瓦那的知識分子社交圈成員所包圍。她提到她的父母總是相當反體制,甚至目睹了許多親戚因為異議而被監禁。對極端政治觀點感到厭倦的埃雷拉在古巴的青春期繼續學習藝術,接受學術繪畫的訓練,並以專注的紀律來接近她的作品。希望進一步追求她的創作實踐,她前往巴黎完成學業,隨後返回哈瓦那進入大學學習建築。

她毫不猶豫地選擇進入一個男性主導的領域,這只是她決心和拒絕現狀的眾多早期跡象之一。然而,她同時也在努力集中精力於她的工作,主要是因為圍繞她的政治環境動盪不安。革命和罷工經常迫使她的學校關閉一段時間,強化了她對政治極端主義的反對立場。正是在這段時間,赫雷拉對線條產生了迷戀,彷彿將她的建築學研究簡化到最基本和純粹的本質。她意識到線條是所有現有形狀和形式的基礎,赫雷拉愛上了它們在構建、連接和定義方面固有的美麗力量。

卡門·埃雷拉在紐約惠特尼博物館

卡門·埃雷拉 - 1978年星期三。1978年星期二。1978年星期日。1978年星期五。1975年星期四。壓克力畫布(從左到右)。2016年在紐約惠特尼博物館的《視線的線條》展覽。裝置視圖。

概念遷移

這位藝術家從未完成她的建築學學位。1939年,她在遇到年輕的美國教師傑西·洛文塔爾後,搬到了紐約市。出於多種原因(政治緊張、渴望繼續追求她對視覺藝術的熱情,以及年輕愛情的萌芽,僅舉幾例),她決定最好是重新安置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在紐約,赫雷拉利用城市中任何可以展示她作品的空間:商店櫥窗、人行道、臨時畫廊。她距離商業成功還很遙遠,但仍然毫不氣餒。到這個時候,她知道成為一名藝術家將是她一生的使命,並且她意識到這是一種本質上困難的生活,但她無法否認她所感受到的目的。

這種決心使她在1940年代來到巴黎。她在法國的童年教育使她容易融入,並與城市中的作家和藝術家交了朋友。在這裡,她與Salon de Réalités Nouvelles展出,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抽象藝術家集體。正是在這段巴黎的時光中,赫雷拉培養了她典型的簡約幾何畫風。此時,她在每幅作品中使用的顏色不超過三種純色。想像一下顏色的平坦和完美均勻的應用,色調的硬邊對比,只有通過清晰的色調差異分隔的尖銳形狀。她在與色域先驅艾爾斯沃斯·凱利和著名的後畫派抽象藝術家弗蘭克·斯特拉同時期應用了這種創新方法。她的前衛精神和對超現代的直覺如今無可否認,即使在她作為新興藝術家的歲月中被忽視。

卡門·埃雷拉藝術展覽於紐約惠特尼博物館

卡門·埃雷拉 - 紅與白,1976年。顯現,1971年。紅色方塊,1974年。壓克力畫布(從左到右)。2016年在紐約惠特尼博物館的《視線的線條》展覽。裝置視圖。

平台的鍛造

赫雷拉最終回到了紐約,她的畫作持續朝向越來越極簡主義的美學發展。她將自己的創作過程稱為淨化,簡約成為她作品的美德。她的作品未能獲得熱烈的評價,但這並不是因為她的藝術「過於無菌」這一簡單因素。相反,對她前瞻性觀點的忽視反映了更大的社會不公,這些不公影響了她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突顯了至今仍存在於藝術界的種種不平等。赫雷拉是一位女性藝術家和移民,因此她不斷被忽視或被視為不配享有西方男性藝術家創作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的聚光燈的外來者。

赫雷拉終於在2004年引起了關注,當時一位知名的拉丁收藏家將她參加了一個在紐約市舉行的公開群展。她顯而易見的才華和遠見終於得到了更大公眾的認可,她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中經歷了商業成功的開端。赫雷拉的遲來發現揭示了藝術界的缺陷,這位藝術家已成為面對外部和內部性別歧視、仇外心理和種族偏見的拉丁女性藝術家的靈感和破譯者。

2016年卡門·埃雷拉藝術展覽於紐約惠特尼博物館

卡門·赫雷拉 - 所有無題,1966年,除了那個黃色的:無題,1962年。2016年在紐約惠特尼博物館的《視線的線條》展覽。裝置視圖。

突破與反思

卡門·埃雷拉自此獲得了在現代藝術博物館惠特尼博物館舉辦的重大回顧展。她也被納入了如泰特博物館等著名的永久收藏中。她的遲來成功提供了一個樂觀的結局,但這不應抹去她一生中面對的障礙,這些障礙是許多人從未經歷過的。埃雷拉的終身創作是她才華和奉獻的見證。她留給我們的是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畫布、迷人的形狀和輪廓,以及對線條與生命之間關係的獨特哲學。她的創作實踐同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思考我們如何能夠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豐富的藝術世界。

特色圖片:卡門·赫雷拉 - 無題,1952年。黑白,1952年。(從左到右)。2016年在紐約惠特尼博物館的《視線的線條》展覽。安裝視圖。
所有圖片由 IdeelArt 提供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