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從繪畫到素描:里希特在疫情時代的創作演變

From Painting to Drawing: Richter's Creative Evolution in the Pandemic Era

從繪畫到素描:里希特在疫情時代的創作演變

最近在紐約舉行的一個展覽引起了轟動,聲稱Gerhard Richter在2016年至2017年間完成了他的最後幾幅畫作。自2017年以來,他自己品牌的抽象藝術和獨特過程的傳奇一直專注於繪畫、印刷和雕塑。一位傳奇人物會停止繪畫嗎?還是他在91歲時暫時休息,回到繪畫中,讓探索成為發明的遊樂場?也許這組新的鉛筆和墨水畫作,以及小型的“情緒”墨水畫在紙上,暗示著他從定義他為當代抽象藝術王者的繪畫實踐中獲得解放。Richter留下了一個遺產和一個極端的階層標準,供新興的抽象藝術家參考。

以他早期模糊的攝影畫作為基礎,里希特最為人知的是他2000年至2017年的抽象作品。這系列最後一幅《抽象畫》(Abstrakte Bilder)的宣告不僅對當前的藝術市場非常有價值,這件作品將以與波洛克定義抽象表現主義相同的方式來定義21世紀的抽象繪畫。兩者都在沒有畫筆的情況下發現了大師級的繪畫。他們在當代抽象藝術家中推動了繪畫的邊界,如馬克·布拉德福德、特魯迪·本森、山姆·吉利亞姆、弗蘭克·博林和阿格尼絲·馬丁。里希特在《紐約時報》2002年米哈伊·基梅爾曼的文章《超越主義的藝術家》中被引用說:“我天生就是個懷疑論者。我不敢認為我的畫作是偉大的。我無法理解某人說‘我創造了一件重要的作品’的傲慢。我想拒絕這種可悲的行為,這種英雄藝術家的觀念。波洛克、巴奈特·紐曼弗朗茲·克萊因,他們的英雄主義源於他們時代的氣候,但我們沒有這種氣候……另一方面,你確實需要像他們那樣在某種程度上有感情。所以我擔心我內心必定有一部分接近那些感情。那些荒謬的感情。”

Gerhard Richter 在 David Zwirner,20 街,紐約,美國 2023

Gerhard Richter 在美國紐約20街的David Zwirner,2023年3月16日至4月22日。裝置視圖。

2016-2017年的畫作皆以《Abstraktes Bild》(抽象畫)為題,彷彿在記錄這個系列作為實驗的重要性。他找到了對於平常事物的解藥。色彩調色板似乎基於情緒,有些顏色振動,有些則更為內斂,帶有更主導的沉默中性灰、白色或棕色的條紋。這些“情緒”墨水畫(2022)與之前的作品相同,但擁有他在21世紀抽象畫之前所知名的模糊感。顏料的流動被斷斷續續的條紋打斷,像是《西奧多·蒙克》歌曲中的奇怪實驗性休止符。打破完美的詩意衝動存在於其中。擦除、建構與解構的層次,以及過程的重複,形成了一個具有多重結果的方程式。儘管實驗的準備和行動是相同的,每幅畫作卻擁有其獨特的特徵。靠近一點,你會迷失在有序混亂的迷宮或另一個維度之中。在破壞與秩序之間,存在著啟示。

格哈德·里希特在大衛·茲維納畫廊的展覽,20街,紐約,美國 2023

Gerhard Richter 在美國紐約20街的David Zwirner,2023年3月16日至4月22日。裝置視圖。

瑞希特(Richter)2021-2022年的鉛筆畫創造了一個特殊的幾何線條和角度的領域,這些線條和角度如同他們無法控制或包含的神秘霧氣般漂浮。幾何與夢幻無限的廣闊共融的存在令人好奇。這件作品將人性中理性與感性的一面並置。在這些畫作中,兩者共存並和諧地漂浮,帶有在《抽象畫》(Abstraktes Bild)系列中找到的懷舊優雅的緊張感。關係中的緊張感中蘊含著美,提醒著我們在平衡中茁壯成長。瑞希特在《超越主義的藝術家》(An Artist Beyond Isms,2002)中說過:“我的作品不僅僅是修辭,除非在所有藝術都是修辭的意義上。我相信美。”

與鉛筆畫相比,墨水畫更具流動性,像是一位Frankenthaler。線條更具結構性,固定著流動的墨水,在某些情況下,類似於其他世界的實體。里克特在抽象中遊玩,僅以最小的空間暗示和可能的潛意識形象。與色彩繽紛的“情緒”墨水畫相比,黑色墨水畫則顯得新鮮而陌生,甚至神秘。里克特解釋了尋找的滿足感:“本能地尋找某樣東西。抽象藝術本質上就是關於尋找——以及不找到任何東西。”

2023年德國藝術家Gerhard Richter在美國紐約David Zwirner畫廊的藝術展覽

Gerhard Richter 在美國紐約20街的David Zwirner,2023年3月16日至4月22日。裝置視圖。

在2020年,隨著疫情的開始,大衛·霍克尼開始在iPad上繪畫和作畫。他本能地回到了治療性的基本元素:自然和繪畫。許多藝術家也採取了同樣的暫停。里希特在2021-2022年轉向繪畫的變化與集體創意意識相呼應。敏感的心靈找到處理的方式,涉及的勞動越少,分配給思考、沉思、重塑和生存的時間就越珍貴。變化帶來轉變。在2023年,世界正在看到藝術家們在暫停期間的創作……沉默……和孤獨。

即使是 Richter 也像我們所有人一樣反應。他讓人感到人性化,讓人覺得親近,就像一位智慧的老師。他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在艱難的時期激勵和鼓勵我們。藝術界適應了變化和生活方式的差異。藝術家推動變革和行動主義。一位反抗自己實踐的藝術家是一位自由的藝術家。在他早期的職業生涯中,Richter 說過:“我在整個藝術歷史中朝向抽象畫作。我瘋狂地畫著 [and] 我在這一切中獲得了一些成功,或贏得了一些尊重。但後來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在院子裡以某種方式燒掉了那些垃圾。然後我開始了。創造一些東西然後摧毀它是美妙的。這是在做某件事,我感到非常自由。”

特色圖片:Gerhard Richter 在美國紐約20街的David Zwirner,2023年3月16日至4月22日。裝置視圖。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通過阿曼達·沃爾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