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當代藝術中的三位藍色大師

Three Masters of Color Blue in Contemporary Art

當代藝術中的三位藍色大師

當你看到藍色時,你感覺如何?你會將它描述為與你聽到藍色這個詞或在頁面上閱讀藍色這個詞時的感受有所不同嗎?顏色所傳達的信息與其名稱所傳達的信息是否不同?無論你感受到什麼,這種感覺是否有可能是普遍的?還是藍色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那動物呢?它們是否將顏色與情感聯繫起來,還是僅僅將其顏色感受器用於生存?這些問題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困擾著顏色的研究者,而在某些方面,今天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並不比一百年前更接近。但最近由Phaidon Press出版的一本書讓我們在理解顏色方面邁進了一步,至少在與藝術相關的方面。這本書由前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及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項目主任的Stella Paul撰寫,Chromaphilia: The Story of Color in Art突顯了240件個別藝術作品。她對顏色的深入探索不僅為藝術家在歷史上使用的十種不同顏色類別的無數方式帶來了新的光芒,還探討了顏色與科學、情感、美學及其他人類文化領域交集的多樣性。今天,我們想更深入地了解Paul在書中提到的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以展示藍色的範圍和力量:海倫·弗蘭肯塔勒、巴勃羅·畢卡索和伊夫·克萊因

看到顏色

顏色的一個奇怪之處在於,兩個人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看著同一物體,卻仍然聲稱他們所看到的物體顏色不同。我們會想,「這怎麼可能?顏色不是客觀的嗎?」但簡單的答案是否定的。顏色往往是主觀的。這與人類如何看見顏色的科學有關。人類(以及大多數其他能看見顏色的動物)是三色視。這意味著人眼中的感光細胞能感知三種基本波長,這些波長對應於顏色。你可能聽說過一些打印機使用的RGB顏色模型。RGB的首字母代表紅色、綠色和藍色。這是與人類視覺最接近的顏色模型。顯然,紅色、綠色和藍色並不是人眼能感知的唯一顏色。事實上,大多數人類能感知多達七百萬種不同的色調。但這些不同的色調在大腦中被解釋為眼睛首先感知的某種紅色、綠色和藍色的組合。

此外,我們所感知的物體顏色不僅僅與物體本身有關。是的,我們可以分析物體的材料,並根據其化學成分得出該材料可能的顏色理解。但物質的化學成分並不是影響我們所感知顏色的唯一因素。人類能夠感知顏色的原因是因為光。而光本身也可以是有顏色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可以改變我們的眼睛在看一個表面時所看到的顏色。此外,一組眼睛對光的敏感度可能比另一組眼睛更敏感,或者只是敏感度不同,因此兩個大腦對顏色的解釋方式也可能不同。基本上,讓我們能夠看到顏色的同樣因素也可以改變我們對顏色的感知。因此,談論顏色有時確實會顯得主觀,而對於某樣東西的顏色進行爭論則可能顯得相當可笑。

海倫·弗蘭肯塔勒藝術中的藍色海倫·弗蘭肯塔勒 - 可移動的藍色,1973年,壓克力畫布,© 2014 海倫·弗蘭肯塔勒基金會,藝術家權利協會(ARS),紐約

顏色 藍色

然而,不同的人在看某種特定顏色的時候所看到的變化,通常不會像例如一個人看到紅色而另一個人看到藍色那樣劇烈。通常,變化更為微妙,比如一個人看到天藍色而另一個人看到海藍色。但可以大幅變化的是我們的大腦在看某種特定顏色時所感知的其他事物的範圍,超越其物理特性。正如《色彩迷戀:藝術中的色彩故事》中藍色章節的開頭所指出的,“藍色有很多種——都是同一色調,但在外觀、效果、來源和意義上卻有無窮的變化。

外觀我們已經討論過了。但當我們考慮「效果、起源和意義。」時,真正的樂趣才開始。至於效果,一個人可能看到藍色會感到平靜。另一個人則可能在看到藍色的東西時感到悲傷。我們對顏色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過去對該顏色的經歷有關。起源是另一個引人入勝的考量,因為每種藍色的變化都來自某種根本不同的元素混合。藍色顏料的變化可能來自不同的粘合劑和礦物的組合。藍光的變化可能與空氣中的不同顆粒有關。至於意義,這才是事情真正變得複雜的地方。每個個體、每個群體和每個文化都與藍色發展出自己特有的關係。因此,在藝術作品中使用藍色時,幾乎無法預測當作品最終被觀賞時會被賦予什麼樣的意義。為了探討在藝術中對藍色的感知變化有多麼驚人,請考慮在《色彩的故事:Chromaphilia》中提到的三位藝術家的作品:伊夫·克萊因、海倫·弗蘭肯塔勒和畢卡索。

巴勃羅·畢卡索藝術中的藍色巴勃羅·畢卡索 - 母親與孩子,1902年,油畫於畫布上

伊夫·克萊因作品中的藍色

當談到20世紀藝術和藍色時,沒有哪位藝術家比伊夫·克萊因更快地跳入大多數人的腦海。傳說年輕的克萊因和他的朋友,藝術家阿爾曼以及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帕斯卡爾一起在海灘上閒逛。三人將世界劃分給彼此。阿爾曼選擇了大地。帕斯卡爾選擇了書寫符號。而克萊因選擇了天空,隨即舉起手來在空中簽下他的名字。從那一刻起,顏色對克萊因來說變得重要。他的早期展覽之一展示了用各種純色繪製的單色畫布。但當觀眾未能理解他想表達的內容時,他意識到他必須簡化,只用一種顏色來表達他的觀點。因此,他開始了一個發展自己標誌性色調的過程。

正如斯特拉·保羅在《色彩的故事:Chromaphiliaa》中所解釋的:“[Klein]愛德華·亞當合作,這位巴黎的顏料供應商與羅納-普朗克的化學家進行諮詢,以創造一種合成粘合劑……結果是Rhodopas M60A,這種粘合劑可以用乙醇和乙酸乙酯稀釋到不同的粘度。這種粘合劑保留了顏料的神奇光澤……克萊因使用這種新粘合劑委託製作了他自己的定制合成顏料,並將其專利為IKB(國際克萊因藍);從1957年起,他幾乎專門使用這種顏料。”克萊因使用國際克萊因藍創作了他標誌性的單色藍色畫布和幾個宏偉的公共裝置。他還用它創作了一些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表演作品,其中裸體模特用IKB覆蓋自己,然後將他們的身體以各種配置壓在畫布上。

藍色在伊夫·克萊因的藝術中伊夫·克萊因 - 藍色時代的人體測量,1960年,© 伊夫·克萊因檔案

海倫·弗蘭肯塔勒作品中的藍色

抽象畫家海倫·弗蘭肯塔勒是20世紀另一位色彩藍的傑出倡導者。弗蘭肯塔勒是名為浸染技術的畫作技法的發明者。這種技法涉及將顏料直接倒在未上底漆、未拉伸的畫布上,然後讓顏料浸入纖維中,自行在表面擴散。弗蘭肯塔勒最初使用油畫顏料進行這種技術,但很快發現油畫顏料會迅速破壞生畫布。因此,她成為了丙烯顏料的早期倡導者,因為丙烯顏料對畫布沒有相同的破壞性。然而,丙烯顏料在色調方面卻具有鮮豔、明亮的特性。通過將不同的純色直接倒在她的畫布上,弗蘭肯塔勒能夠以新的方式引導顏料的流動,探索顏色之間的關係,而不受線條、形狀、質地或形式等元素的概念干擾。

《色彩的故事:色彩在藝術中的表現》中,斯特拉·保羅特別關注海山(Mountains and Sea)這幅畫,這是海倫·弗蘭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於1952年創作的作品。這被認為是弗蘭肯塔勒使用她的浸染技術創作的第一幅畫布。保羅對這件作品說:“在從新約克的工作室返回後,經過在新斯科舍的短暫插曲,弗蘭肯塔勒回憶起她已經內化了加拿大的風景,這不僅嵌入了她的心靈,還嵌入了她的肩膀和手腕。以這種心靈和身體的背景,她創造了一種抒情的田園抽象,通過色彩喚起對一個地方的記憶。”弗蘭肯塔勒將倒漆的過程概念化為一種將內化於她身體內部的東西轉化為在畫布上外化的方式。這幅畫幾乎完全使用紅色、綠色和藍色的色調,其中各種藍色的色調最為突出,作為海洋的抽象而非具象的表現。

海倫·弗蘭肯塔勒與藍色海倫·弗蘭肯塔勒 - 藍色潮流 (哈里森 134), 1987, © 2014 海倫·弗蘭肯塔勒基金會,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 紐約

畢卡索作品中的藍色

顏色對巴勃羅·畢卡索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他作為藝術家的早期階段。通常,他這段時間的作品會根據顏色進行分類,例如他的玫瑰時期和藍色時期。這些分類顯然與他當時在畫作中使用的主要顏料有關,但也與他個人生活的情況有關,據說這影響了他選擇用這些不同色調來描繪的主題。例如,他的玫瑰時期大約從1904年到1906年。這段時間恰逢他與情人費南達·奧利維耶的關係開始,以及他搬到巴黎的蒙馬特區。他在玫瑰時期的作品包含了快樂的形象,如小丑和馬戲團。正是在他的玫瑰時期結束時,畢卡索創作了他的開創性作品,粉紅色的阿維尼翁的少女,這部作品常被認為是立體主義的前身。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在他的玫瑰時期之前,約從1901年到1904年。這段時間是他生活中被抑鬱和悲傷意識主導的時期。畢卡索曾說過:“當我得知卡薩赫馬斯的死訊時,我開始用藍色作畫。”這句話指的是他親愛的朋友卡洛斯·卡薩赫馬斯,他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裡自殺,而畢卡索當時不在城裡。當畢卡索回到巴黎時,他住在卡薩赫馬斯的工作室裡,開始創作幾乎是單色的藍色作品。正如斯特拉·保羅在《色彩的故事:藝術中的色彩》中指出的,“《老吉他手》中無處不在的藍色是某種悲傷、被剝奪權利和邊緣化的物質表達。主題的不自然藍色皮膚、他的衣物以及周圍環境都籠罩著一種低落的黃昏情緒。這位沮喪的盲音樂家的角度姿勢和細長的四肢及特徵加強了由持續的藍色所建立的印象。”但正如我們從這三個例子中看到的,伊夫·克萊因、海倫·弗蘭肯塔勒和巴勃羅·畢卡索,藍色並不總是傳達悲傷,也不總是指天空或海洋。我們所說的藍色的潛在色調範圍似乎是無窮無盡的。同樣,我們可以從這種顏色中引發的情感、感受、背景和意義的潛在範圍也是同樣廣泛的。

巴勃羅·畢卡索與藍色巴勃羅·畢卡索 - 盲人的早餐,1903年,油畫於畫布上

特色圖片:伊夫·克萊因 - 無題藍色單色畫,1960年,照片 © 伊夫·克萊因檔案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in Abstract Art: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Expressions

Minimalism has captivated the art world with its clarity, simplicity, and focus on the essentials. Emerging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earlier movements like Abstract Expres...

閱讀更多
Notes and Reflections on Rothko in Paris­ by Dana Gordon
Category:Exhibition Reviews

《在巴黎的羅斯科:達娜·戈登的筆記與反思》

巴黎很冷。但它仍然擁有令人滿意的魅力,四周都是美麗。宏偉的馬克·羅斯科展覽在雪覆蓋的布洛涅森林新博物館,路易威登基金會,這是一座由弗蘭克·蓋瑞設計的華麗塑膠建築。它的餐廳叫做Frank。畫廊很不錯,畫作在非常昏暗的畫廊中以克制的聚光燈尊重地展示。一旦你的眼睛適應了,作品便在自身的能量中閃耀。 你首先會看到的房間裡展示了羅斯科1950年代的傑作。這些確實是傑作。在這些年裡,羅斯科建立了他持久...

閱讀更多
Mark Rothko: The Master of Color in Search of The Human Drama
Category:Art History

馬克·羅斯科:尋找人類戲劇的色彩大師

作為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的關鍵主角,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人類的處境,至今仍然如此。羅斯科以色彩大師而聞名,他的畫作遠不僅僅是對純粹繪畫元素的探索。儘管基於他作品的形式特質有許多解釋,這位藝術家展開了一段旅程,旨在吸引觀眾,探討情感,並通過豐富的顏料、色域以及色彩之間建立的關係,在畫布上引發一種經驗,喚起與藝術作品之間深刻...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