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基輔展覽中的當代簡約藝術女性藝術家

Female Artists in the Contemporary Reductive Art in an Exhibition in Kyiv

基輔展覽中的當代簡約藝術女性藝術家

超過100年後,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simir Malevich)於1915年創作的《黑方塊》(“Black Square”)仍然是抽象簡約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通過這幅畫作,正如他所有的至上主義作品,馬列維奇試圖表達一種神秘的視覺語言,他希望這種語言能超越以往視覺系統的局限,以傳達一些真正普遍的東西。然而,馬列維奇所達成的奇特副作用之一是,他那種硬邊、幾何、抽象的視覺語言的自信和激進性不知怎的與男性氣質產生了聯繫。邏輯告訴我們,藝術本身並沒有性別之分,將美學立場限制於某一群體或另一群體也沒有普遍性。儘管如此,作家、評論家和教育者們卻一次又一次地將簡約抽象視為一種特定的男性藝術方法。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開始超越這些過時的性別和美學觀念。在基輔(Kyiv)舉行的一個新展覽,這座城市是馬列維奇的出生地,甚至更進一步,徹底顛覆了長期以來與馬列維奇和至上主義相關聯的男性氣質遺產。ICONS \ W13匯聚了13位當代女性抽象藝術家,她們在簡約抽象的傳統中創作。每位藝術家都認為自己受到馬列維奇遺產的啟發,並且每位藝術家都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美學立場,在某種程度上將至上主義理論推向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領域。該展覽由基輔非客觀藝術(Kyiv Non Objective, KNO)贊助,並在基輔的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博物館(Mikhail Bulgakov Museum)舉行,展出了Jessica Snow(美國)、荷西·赫爾肯斯(Jose Heerkens)(荷蘭)、琳達·阿茨(Linda Arts)(荷蘭)、瓦希達·阿扎里(Wahida Azhari)(德國)、路易絲·布萊頓(Louise Blyton)(澳大利亞)、尼娜·斯米卡洛娃(Nina Smykalova)(烏克蘭)、薩拉·基格里(Sarah Keighery)(澳大利亞)、貝弗莉·勞滕伯格(Beverly Rautenberg)(美國)、蘇珊·舒坦(Suzan Shutan)(美國)、多姆布羅夫斯卡·艾琳娜(Dombrovska Elena)(烏克蘭)、李·特林切雷(Li Trincere)(美國)、伊姆克·范·迪克(Iemke van Dijk)(荷蘭)和亨麗埃特·范·霍赫(Henriëtte Van 't Hoog)(荷蘭)的作品。儘管這個展覽包含了許多引人入勝的聲音,但它僅代表了受到至上主義影響的當代女性抽象藝術家的一小部分,這意味著這也是我們需要進行更深入檢視所有類型藝術固有性別中立性的開始。

烏克蘭的簡化回歸

卡齊米爾·馬列維奇出生於1879年的烏克蘭與今天的烏克蘭相當相似。馬列維奇是14個兄弟姐妹中的一員,其中五個在孩提時期去世。和大多數同胞一樣,他是一位貧窮的農民,對美術知之甚少。他的故鄉被戰爭和政治鬥爭撕裂,這種情況在20世紀初只會惡化。他最終追求發展他所稱的“純粹的、活的藝術”,這是對馬列維奇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瘋狂和混亂的直接反應。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旨在改變烏克蘭和世界其他地方。在他的超越主義宣言中,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到超越主義:繪畫中的新現實主義 (1915),他開頭說:“我已經在形式的零中轉變了自己,並將自己拖出充滿垃圾的學術藝術池中,”並以預言性的宣言結束:“明天你將不再認識我們。”對馬列維奇來說,超越主義是對未來的呼籲。

jose heerkens 顏色使用

José Heerkens - L57. 輕與重,2017。油畫於亞麻布上。90 x 35 公分。© José Heerkens

儘管經歷了超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和難以想像的技術與智力變革,烏克蘭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仍然在與戰爭、貧困和政治鬥爭作鬥爭。馬列維奇相信僅僅通過改變人們創造和觀看的圖像就能改變人性,或許是天真的。再者,也許我們還沒有破解這個密碼。在基輔舉辦ICONS \ W13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革命性的聲明。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宣告,表明馬列維奇所開創的對普遍性的追求仍然具有價值。展覽中的13位藝術家證明了簡約抽象永遠不會被耗盡,因為每位藝術家都以獨特且高度個人的方式探索簡約抽象的概念。將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帶到馬列維奇出生的城市,是對他普遍追求持久價值的見證,也是對他思想傳播之廣的提醒。

莎拉·基里彩色使用與畫作

Sarah Keighery - 藝術作品,© Sarah Keighery

過去即現在

除了在ICONS \W13中包含的藝術作品外,策展還包括一些藝術家的書面論文。這一理念與藝術家作為哲學家和教育者的傳統相符,這對馬列維奇的遺產也至關重要。展覽中的論文之一是由位於舊金山的藝術家Jessica Snow撰寫的關於馬列維奇的筆記:黑色方塊、黑洞與心靈之眼。Snow為展覽貢獻的作品名為“黑洞2”(2018)。這個標題參考了“黑色方塊”,同時也讓人聯想到實際的黑洞這一天文現象。在她的論文中,Snow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當我們透過望遠鏡觀察深空時,我們是在看現在還是過去?如果黑洞足夠強大以至於能夠阻止光線並減緩時間,那麼現在或過去真的存在嗎?Snow問道:“我們是否同時處於過去和未來?”

貝佛莉·勞滕伯格的畫作

貝佛莉·勞滕貝格 - 藝術作品。© 貝佛莉·勞滕貝格

這個問題正是使這次展覽如此吸引人的核心。無論是何塞·赫肯斯的作品,將顏色、形狀、線條和空間的探索帶入一種巧妙的當代思維;還是貝弗莉·勞滕伯格的作品,將形式幾何繪畫的關注帶入三維空間的領域;或是亨麗埃特·范·霍赫創造的驚人而充滿活力的影像物件,將至上主義的意象與多維的光學技巧相結合;或是展覽中其他十位先驅的作品:這些藝術家都找到了一種方式,將當代的美學關注與至上主義的永恆性以及簡約抽象的古老性聯繫起來。這些藝術家共同擁有至上主義的渴望,提醒我們的眼睛需要更仔細地觀察,提醒我們的思維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他們在這個鼓舞人心的展覽中的共同出現,證明了像男性氣質、女性氣質和國籍這樣的任意分隔與普遍性的理想承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ICONS \ W13 將於2018年6月20日展出於烏克蘭基輔的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博物館。展覽由比利·格魯納(澳大利亞)策劃,並由KNO呈現。

特色圖片:Jessica Snow - 黑洞 2。壓克力畫於紙上。14 x 11.3 吋,2018年。© Jessica Snow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