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為什麼藝術評論家羅莎琳德·克勞斯對抽象藝術仍然至關重要

Why Art Critic Rosalind Krauss Is Still Crucial to Abstraction

為什麼藝術評論家羅莎琳德·克勞斯對抽象藝術仍然至關重要

羅莎琳德·克勞斯 被許多藝術家、藝術教育者和藝術界專業人士視為當今最重要的藝術評論家。雖然不可否認的是,通過她的著作,她傳播了過去五十年中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理論,但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她會被貼上那個標籤:評論家。根據我對她所做工作的理解,克勞斯並不是一位評論家。她是一位反評論家。她是一個深入思考藝術並撰寫相關內容的人,但她並不定義我們其他人應該如何評價藝術。她是一位藝術作家。她是一位藝術倡導者。她是一位藝術捍衛者。但評論呢?誰需要它?藝術家當然不需要評論。藝術家唯一需要聽到的就是讚美。評論是為了市場。這是一種維持品味標準的方式。但並不存在所謂的「好」藝術或「壞」藝術。藝術評論家真正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引發爭論、破壞樂趣和限制可能性。他們在大眾中散播主觀且常常沒有根據的價值判斷。他們根據少數人的意見來影響公眾輿論。但在我看來,克勞斯一生所做的正好相反。她擴展了藝術家的可能性。她挑戰了現狀,並且在五十多年中不斷擴大人們感到有能力去看待、談論和撰寫藝術的方式。至於我自己,克勞斯通過她的寫作教會我,在服務於一件藝術作品時,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描述它。她向我展示了,深思熟慮、準確的描述是我能給予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的最高讚美,遠高於進入評判階段:說某件事是「好」,或我「喜歡」某件事。品味是主觀的。評判是操控性的。準確的描述表明一個人尊重這件作品,足夠仔細地觀察它,並將其誠實地翻譯成每個人都能理解的簡單語言。

年輕的羅莎琳德·克勞斯

羅莎琳德·克勞斯於1941年出生於華盛頓特區。她的父親是美國司法部的律師。他經常帶羅莎琳德參觀國家藝術館。正是在那裡,她開始培養對現代藝術價值進行智力討論的渴望和能力。在2016年與迪倫·克爾的Artspace專訪中,克勞斯回憶起她的父親對現代藝術的批評。但即使在年輕時,她也感到有必要為這些作品辯護。她認為這是至關重要的,並在參觀博物館時經常向她的父親倡導這一點。 “我採取了一種特定的激進主義,”她說,“因為我必須試圖說服我父親,這些現代藝術作品並不是虛假的,它們真的很重要。這加強了我解釋的渴望。”

1958年,她入讀威爾斯利學院,開始了她一生致力於解釋藝術重要性的學術生涯。她學習藝術史,並認真開始閱讀其他藝術作家對當前流行趨勢的看法。那是一個美國藝術令人振奮的時期。抽象表現主義正處於其全盛時期,反對或受到其啟發的藝術家們正在將美國藝術的面貌推向多個迷人的方向:概念藝術、裝置藝術、土地藝術和地球作品、表演藝術、光與空間藝術,以及極簡主義,僅舉幾例。克勞斯敏銳而有洞察力。雖然她對歷史的學習很快,但她也發展了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她面對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對於如何談論藝術的狹隘觀點,以及定義藝術的有影響力的聲音數量之少。

羅莎琳德·克勞斯的書籍為現代主義和前衛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紐約大學Rosalind Krauss - The Originality of the Avant-Garde and Other Modernist Myths (MIT Press), book cover

伯格斯

20世紀中期最具影響力的兩位藝術評論家是哈羅德·羅森伯格和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負責促成了一些戰後時期最著名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最為人所知的是支持白人男性抽象表現主義者,如傑克遜·波洛克威廉·德·庫寧,並忽視女性和有色人種藝術家。描述格林伯格寫作藝術的最簡單方式是說他是一位形式主義者。他談論畫作時,不是從內容、敘事或文化意義的角度,而是從顏色、線條、形狀、形式、表面質感和媒介特性來談論它們。

哈羅德·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用與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不同的語言談論藝術。羅森伯格最簡單的描述是,他是一位專注於藝術詩意元素的評論家。他寫到某些藝術家創作沉思作品的能力,並寫到他們藝術的超越特質。格林伯格和羅森伯格都受到廣泛尊重,至今仍然被認真對待。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英雄,因為他們在美國意識中大大合法化了抽象藝術。這兩位評論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教導戰後的美國人,抽象藝術比當時大多數人所認為的更大、更深、更複雜。他們將抽象藝術提升到與填滿博物館和歷史書籍的寫實藝術相同的聲望。但在另一方面,這兩位評論家都代表了一種舊的藝術談論方式。他們以根植於過去傳統的結構化方式與藝術互動。他們對其進行評判,並根據融入社會現有權力結構的議程做出價值判斷,從而限制了藝術可能成為的樣貌。

羅莎琳德·克勞斯的書籍《現代主義與前衛》在紐約大學Rosalind Krauss - Perpetual Inventory (October Books), book cover

後結構主義藝術寫作

在韋爾斯利學院畢業後,羅莎琳德·克勞斯前往哈佛大學,並於1969年獲得博士學位。在她仍是學生的時候,她開始在《藝術論壇》上撰寫有關藝術的文章。最初,她對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的作品有著親和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接受後結構主義的觀點。基本上,結構主義是指世界可以通過可識別、可描述的結構來理解,這些結構反過來使其他一切變得有意義。歷史常常被談論為一系列結構化的事件,這些事件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今天的世界。一位結構主義藝術評論家相信,藝術作品的每一個元素都可以通過它與現有的結構化思維系統的關係來理解。相反,後結構主義本質上挑戰了這一觀點。

後結構主義的藝術寫作並不是批評,因為它並不追求對藝術作品的最終評判。後結構主義邀請多重解釋。它主張個體評估。它拒絕繼承結構的權威。它提倡以質疑現狀的方式談論事物。它承認歷史社會結構支持一種與權力經紀人現有敘事相符的看待和互動世界的方式。後結構主義者相信,通過挑戰這些看待和互動世界的方式,可以出現一個更具多樣性、公平性、實驗性和趣味性的世界:一個最終也會更真實的世界。

光學無意識 超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 與 前衛 在紐約大學Rosalind Krauss - Bachelors, book cover

在網格上

在為《Artforum》撰寫了十年後,羅莎琳德·克勞斯(Rosalind Krauss)離開並與安妮特·米歇爾森(Annette Michelson)共同創辦了一本新的藝術期刊,名為《October》。創辦《October》的理念是推進對藝術的新思考方式。該期刊的名稱源於標誌著布爾什維克革命開始的月份。在《October》的頁面上,克勞斯發表了她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寫作。在第8卷中,她發表了她的論文《擴展領域中的雕塑》(Sculpture in the Expanded Field),該論文解釋了一種大幅擴展的雕塑觀點。這篇論文並不是在定義雕塑的具體方式,而是開始了一場關於如何討論塑料藝術趨勢的對話,而不必嚴格定義它們是什麼。這篇論文至今仍然是實驗性、多學科藝術家的生命線。

在十月的第九卷中,克勞斯發表了一篇名為《網格》的文章,今天許多人認為這是解釋抽象的20世紀最重要的文章之一。這篇文章探討了網格在藝術中使用的歷史,並思考了藝術家如何將他們的作品簡化為對網格的探索。依我看,這篇文章的非凡之處在於,儘管它在學術上受到啟發且描述性強,但它是開放的,並且得出的結論不多。克勞斯所達到的一個概括是,網格最終是象徵性的。但至於它們象徵什麼,則留給讀者去思考。克勞斯提供了許多例子,開啟了許多可能性,並用受過教育的例子來支持它們。但最終,她描述的遠比她評判的要多。對我來說,這是她最大的遺產。她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打開了大門,讓藝術的未來隨著它想要的方式展開。

光學無意識 超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理論Rosalind Krauss - The Optical Unconscious, book cover

特色圖片:羅莎琳德·克勞斯,照片由朱迪·奧勞森拍攝,約1978年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