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米蘭豪斯的連接點

Connecting Points of Milan Houser

米蘭豪斯的連接點

捷克藝術家 米蘭·豪瑟 正在證明自己是這個時代完美的美學代表,這個時代的人類越來越在模糊中尋求美和意義。如此之多的已知讓我們渴望未知;如此之多的數據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以至於我們渴望神秘和想像。在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的 Kunsthalle 舉辦的他當前的個展《連接點》中,豪瑟既表達了這些感受,又充當了釋放的先驅。這個緊湊的展覽展示了六件作品,安裝在一個 L 形的畫廊中。三個中型圓盤上填滿了同心圓,而一個大型紅色圓盤懸掛在牆上;同時,兩個由再利用的紅色油漆纖維構成的雕塑“實體”佔據了地面。畫廊空間本身也許可以被視為展覽中的第七件作品。豪瑟用黃色的光線填充了環境,這光線從牆與天花板交接的縫隙中散發出來,並用黃色薄膜覆蓋了有窗的牆壁,創造出一種朦朧、發光的氛圍,讓人聯想到一次失敗實驗的放射性餘暉。這種視覺效果引發了關於我們是否應該將每件作品視為孤立的命題,還是它們都是更大現象中的一部分的問題——更像是裝置中的元素。對於熟悉豪瑟過去作品的人來說,閱讀展覽的內容可能就足夠了。豪瑟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一個根本問題:他所創作的東西是否構成了作品,還是他所創作的東西內部發生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作品;或者所有這一切背後的基本思想才是重要的。在這次展覽中,像往常一樣,隨著我們逐層剝開,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豪瑟自己可能並不完全知道發生了什麼。這只會使他成為這個時代更真實的聲音。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他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過程中,創造出自成一體的物體和現象,這些物體和現象既不完全具體,也不完全抽象,而是對於繪畫將成為什麼的下一步的神秘答案。

移動目標

在《連接點》中,最引人注目的物件是懸掛在牆上的四個圓盤。三個充滿同心圓圖案的圓盤立即讓人聯想到像肯尼斯·諾蘭羅伯特·德拉內希爾瑪·阿夫·克林特白髮一雄等藝術家的各種靶心畫作的比較。但霍瑟賦予這些作品的奢華、光滑的表面,賦予了工業特質,這也可能讓人聯想到1960年代的芬蘭迷戀運動或極簡主義雕塑。然而,這些圓盤中還有其他東西,使得這些比較顯得微不足道——它們擁有一種動態感,彷彿它們並未完成,而是仍在運動過程中的快照。這種活躍的存在狀態是霍瑟所採用的方法的結果。利用任意參數使工業材料和過程運行,他為意想不到的視覺命題的形成留出了空間——就像一位程序員設計出具有未知限制的智能機器,然後將它們釋放。

米蘭豪斯連接點

米蘭·豪瑟 - 連接點,於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的裝置展覽視圖。由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提供

Houser 擁抱他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結果,讓方法與物體的結合宣告其自身的美。每個發光的、覆蓋著清漆的、畫意十足的圓盤都是能量與好奇心的具現。每一個都是一個無畏地提出並回答的問題。作品的表面如同異世界的珠寶般吸引眼球,但在表面之下發生的事情可能更為重要。我們不僅僅看表面,而是看它所隱藏的;我們可能在那裡看到自己,或者看到某種外來的事物。無論如何,這件作品有其自身的邏輯——在這種情況下,這種邏輯最令人困惑地表現為佔據畫廊一面遠牆的大型紅色圓盤。置於另一個環境中,這件作品可能輕易地淹沒在背景中,成為建築裝飾,或被誤解為裝飾品。在這裡,它成為一個圖騰;一扇通往超越狀態的門;一個血紅色的池塘,只有心靈能穿透的堅實表面。

米蘭豪舍展覽

米蘭·豪瑟 - 連接點,於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的裝置展覽視圖。由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提供

未知的獎盃

Houser 為《Connecting Point》創作的兩個雕塑實體以一種方式呈現,使其為展覽引入了一種令人不安的人形感知。其中一個是形狀像馬尾的紅色油漆纖維線性堆積在地板上,像是電影拍攝現場角落裡的一堆延長線。這些纖維消失在地板上的洞裡,彷彿它們是活的,像觸手一樣從下面滲出。另一個是在畫廊另一側的巨石大小的有機形狀,類似於一種覆蓋著辮子的蘑菇。觀眾幾乎是滑稽地與這個物體互動,彷彿它真的可能是活的。這是一個即將發芽的花苞嗎?是一個即將逃跑的生物嗎?還是一個即將爆裂的霉菌孢子?當然,它只是一堆油漆纖維。然而,這個自信而奇特的東西堅定地主張它擁有超越我們對它的使用的存在。

米蘭·豪瑟作品

米蘭·豪瑟 - 連接點,於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的裝置展覽視圖。由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提供

正如他過去許多展覽的情況一樣,Houser 在《連接點》中證明了他能夠釋放出某種原始的東西,創造出超越其存在理由的藝術作品,變得動態、充滿生命,並捲入不斷演變的過程中。雖然我們在這次展覽中看到的是凍結在某一瞬間的視覺現象,但在作品面前的感受在我們的心中激盪,並在很久之後仍然留存。為了探索當代繪畫的角色以及其未來可能成為的角色,Houser 又達成了一個小而值得注意的里程碑。他在《連接點》中展示的色彩繽紛、充滿活力、發光的物體是未知的獎盃:不是現實的片段,儘管它們是超現實的,而是想像邊緣的潛能範例,意圖與驚喜交融,成為一種壯觀。

Connecting Point 目前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的Kunsthalle展出,展期至2019年1月27日。此次展覽由Vladimír Beskid策展。

特色圖片:米蘭·豪瑟 - 連接點,於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的展覽視圖。圖片由布拉提斯拉瓦藝術館提供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The Double-Edged Canvas: Bipolarity and the Fire of Abstract Creation
Category:Art History

雙刃畫布:雙極性與抽象創作之火

如果你追溯現代藝術的淵源,你會發現它被一種奇特而強烈的火焰照亮。這正是燃燒在文森特·梵谷旋轉天空中的火焰,滴落在傑克遜·波洛克畫筆上的火焰,並在馬克·羅斯科的色域中脈動的火焰。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稱之為「受折磨的天才」原型,這是一種浪漫的觀念,常被視為傳說而不被重視。 但如果這團火焰有一個精確的神經生物學名稱呢?如果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背後的引擎,是一種特定的神經生物學氣質:雙相情感障礙...

閱讀更多
Sinneswelt-ELT57 by Kyong Lee
Category:Art History

感覺的語言:描繪純粹情感的藝術家們

如果一幅畫能直接對你的靈魂說話,卻不展示任何可辨識的事物會怎樣?如果僅憑色彩與形態就能讓你感受到喜悅、憂鬱或超越感,其力量與任何故事一樣強烈呢? 這是推動歷史上一些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以及持續激勵當代畫家的深刻問題。這些先見之明者發現,情感本身可以成為藝術的主題,而不僅僅是靈感來源。 超越個人表達:當情感成為主題 藝術界有一個關鍵區別常被忽視。許多藝術家是從情感出發作畫,將個人的掙扎、喜悅或...

閱讀更多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達米恩·赫斯特:英國最具挑釁性的當代藝術家終極指南

Damien Hirst是當代藝術中最具爭議且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對死亡、科學與商業的革命性詮釋,徹底改變了藝術世界。赫斯特於1965年出生於布里斯托,三十多年來不斷挑戰傳統藝術、美學與死亡的觀念,創作出一系列持續引發激烈討論並創下破紀錄價格的作品。雖然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抽象藝術家,但赫斯特的系統性探索——尤其是他的斑點畫與旋轉畫——展現了對色彩、形式與偶然性的嚴謹投入,與抽象藝術的核心關...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