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行動畫家如何改變了繪畫的概念

How Action Painters Changed the Idea of Painting

行動畫家如何改變了繪畫的概念

什麼是繪畫?有些人會說是一個明確的、二維的表面,畫家在上面施加媒介以創造可識別的圖像。但許多畫家認為這一定義過於狹隘,在不同的時期,他們挑戰了這一定義的每一個方面,以追求自由。行動畫家是許多尋求擺脫上述定義的群體之一。他們對藝術自由的貢獻不僅是重新定義繪畫,還改變了人們對繪畫的認知,將其從一個物體被繪製的表面轉變為一個發生某種事件的舞台。

內容、媒介、表面與自我

在20世紀初,康丁斯基的純抽象作品證明了一幅畫的內容不必是可識別的。幾乎同時,畢卡索的拼貼作品打破了對於什麼可以被視為媒介的認知。二十年後,本·尼科爾森的“浮雕畫”挑戰了畫作的二維表面要求。而幾十年後,索爾·勒維特的“牆面畫”證明了畫家不必親自完成自己的作品。就在畫作的定義最為脆弱的時候,伊夫·克萊因主張一幅畫根本不必是可見的。

所以我們再次詢問:什麼是畫作?它是一個物體嗎?它是一個想法嗎?它是計劃好的嗎?它是某種有意義的東西嗎?它是某種存在的東西嗎?儘管行動畫家拒絕了期望,但他們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與之前任何的答案都截然不同。在1952年,藝術評論家哈羅德·羅森伯格將這個答案表達得最為完美,他指出對於行動畫家來說,畫布是“行動的舞台……畫布上要呈現的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個事件。”

受德庫寧和波洛克影響的藝術家創作的新風格現代繪畫Jaanika Perna - Spill (REF 858), 2011, 35.8 x 35.8 in, © Jaanika Perna

動作畫家

行動畫家所採用的技術是直覺性和快速地工作,使用直觀的手勢在畫布上留下大膽的痕跡。他們的手勢經常導致滴落、噴灑和看似多餘的媒介應用於表面。雖然有些人稱這些額外的痕跡為意外,但行動畫家拒絕了意外的概念,堅稱他們的行動和選擇導致了每一個留下的痕跡。

羅森伯格認為,對於行動畫家來說,他們的畫布是他們生活中發生的瞬間的記錄。他認為這些畫家的創作行為是存在的掙扎,而畫出的畫布並不是故事。存在的掙扎才是故事。行動才是故事。繪畫是一件美麗的遺物。羅森伯格成功地論證了他們強烈的身體動作和對潛意識變遷的原始連結同時表達了個體性和普遍的人性。 

受德庫寧和波洛克影響的藝術家及其畫風,現正於紐約展出

傑克遜·波洛克 - 第32號,1950年,油畫,457.5 x 269 公分,北萊茵-西法倫藝術收藏,杜塞爾多夫,德國,© 傑克遜·波洛克

不同的筆畫

第一代行動繪畫中最大的名字各自發展出獨特的美學聲音,這是由於他們與畫布連接的高度個性化方式。最著名的是傑克遜·波洛克的滴落技術,他不會直接接觸畫布,而是將他的繪畫工具懸停在表面之上,通過動量和重力而非接觸來引導顏料。

受到相同本能方法的驅動,畫家弗朗茲·克萊因發展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行動繪畫技術,利用大型房屋油漆刷和廉價的房屋油漆,在作品的表面上留下寬廣而自信的筆觸。克萊因的技術產生了大膽、自信的姿態表達,與他的同時代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截然不同。他的作品是這種方法的標誌,並表達出驚人的能量和情感範圍。

受德庫寧和波洛克藝術啟發的現代藝術家畫作風格,正在紐約展出

弗朗茲·克萊因 - 《巴蘭丁》,1958-1960,油畫,72 × 72 英寸 (182.88 × 182.88 公分),© 弗朗茲·克萊因遺產/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潮流/事件

行動繪畫的遺產持續影響當代藝術家,他們繼續使用本能和身體性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個性,這與我們時代的共同人性相關。其中一個特別成功的例子是Jaanika Peerna。Peerna的媒介是石墨,她的表面是Mylar。她創作的作品是本能的、快速的,並且以流暢的動作融入了她的整個身體。

Peerna 將她在創作畫作時所做的動作比擬為水的運動,特別是喚起風暴潮的感覺。為了執行她的作品,她每隻手握著一束鉛筆,然後將鉛筆的尖端連接到 Mylar 的表面。接著,她全身以流暢、掃蕩的動作在表面上執行一個手勢。這個動作在表面上留下了一個自信、直覺的痕跡,記錄了一個單一自然事件的瞬間。

美國藝術家Jaanika Peerna的畫作在紐約展出

Jaanika Peerna - 孤獨之瀑,2015年,石墨和彩色鉛筆於Mylar上,35.8 x 53.9英寸,© Jaanika Peerna

需要採取的行動

期待束縛了藝術家。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在藝術家中,行動畫家似乎是最自由的。他們受益於抽象藝術對於畫家應該畫什麼的所有期待的摧毀,因此他們免於內容的監獄。他們進一步擺脫了對於畫作的定義限制,將畫作的概念從一個表面上繪製某物擴展到一個發生並以標記記錄的領域。

特色圖片:傑克遜·波洛克 - 第1號,1948年,油畫和琺瑯漆於畫布上,68 x 8.8 英寸 (172.7 x 264.2 公分),© 2017 波洛克-克拉斯納基金會 /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紐約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Henri Matisse’s The Snail and the Key Qualities of Abstract Art
Category:Art History

亨利·馬蒂斯的《蝸牛》與抽象藝術的關鍵特質

“蝸牛” (1953) 是在馬蒂斯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它被認為是他最後一件重要的“剪貼作品”,同時也是一件傑作。然而對於馬蒂斯來說,他在創作上不知疲倦,這或許只是另一件藝術品,是他在完成後便忘記的東西,以便能夠繼續進行下一件作品。然而對於那些親眼見過“蝸牛”的人來說,這是一幅令人難忘的影像,體現了現代主義抽象藝術的巔峰。這件作品的面積約為三平方米,幾乎是大多數觀眾的兩倍高。它由粘貼在白色背景...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