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为空

文章: 谁是赵无极,中国的拍卖纪录保持者?

Who is Zao Wou-Ki, China's Auction Record-Breaker?

谁是赵无极,中国的拍卖纪录保持者?

在10月5日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会上,班克斯(Banksy)用他的自我撕毁画作《红气球女孩》(Girl with Red Balloon)所做的特技确实引人注目,但这也使得本月本可能成为最大拍卖新闻的事件被忽视:一幅由赵无极创作的三联画《六月—十月1985》(1985)在香港苏富比现代与当代拍卖会上以6500万美元成交。这个成交价远未接近2017年由齐白石(Qi Bashi)创作的12幅画作所创下的中国艺术家拍卖纪录1.37亿美元。但这个价格大大超过了该画作4500万美元的拍卖前高估价,并且为中法艺术家创下了新的纪录。(台湾商人张其顿在2005年以230万美元购得该作品,获得了近3000%的投资回报!)《六月—十月1985》的吸引力可能与其是赵无极创作的最大作品有关,但也可能与其来源有关。该作品是由另一位流亡的中法社区成员、建筑师贝聿铭(I.M. Pei)委托创作的。赵无极与贝聿铭于1952年在皮埃尔画廊(Galerie Pierre)相遇后成为朋友,皮埃尔画廊是第一家代表赵无极的法国画廊。他们的相遇恰逢赵无极的关键时刻,那时他刚开始发现自己的抽象声音。几十年来,两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赵无极努力发展他所称的“想象和难以辨认的书写”风格。对许多人来说,《六月—十月1985》被视为杰作,正是因为它如此美丽地体现了赵无极一生所追求的那种诗意和抽象目标。

全球抽象影响

当赵无极于2013年去世时,他的天才受到了他本土中国崇拜者和法国人的共同赞誉,他们同样声称拥有他的辉煌。实际上,当无极离开中国搬到巴黎时,他评论说,尽管那时他已经是一位杰出的教师,但作为画家的真正教育才刚刚开始。无极于1920年出生在北京(现代的北京),原名赵无极。他很幸运出生在一个与著名的宋朝有关联的家庭,因此他在一个经济富裕、知识追求受到自由鼓励的环境中成长。他10岁时开始绘画,并且也被教导欣赏古老的书法艺术。因此,他的艺术训练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专注于具体的事物,如工艺和技巧,另一方面则关注事物的诗意和抽象特质,如手势和线条。

Zao Wou-Ki painting

赵无极- 风推动海洋 – 三联画,2004年。油画,194.5 × 390 厘米。照片 丹尼斯·布沙尔。© 赵无极

为了满足他对具体事物的兴趣,他练习模仿古希腊的艺术。他从西方的视角和传统中国艺术中学习油画。为了满足他对艺术中更抽象元素的兴趣,他学习了书法,并尽可能多地了解欧洲的印象派画家。他对欧洲现代艺术的主要接触来自他叔叔从巴黎带给他的明信片,以及美国杂志上展示的雷诺阿、马蒂斯和塞尚等艺术家的作品。当时,吴为奇通过拥抱现代主义冒着风险。中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革命和战争,关于是拥抱传统还是进步的争论仍在继续。尽管存在争议,吴为奇在1941年展出了他受印象派启发的画作。令他高兴的是,这些作品受到了好评。积极的关注帮助吴为奇确立了自己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教师的地位,这个机会最终使他得以移居巴黎。

Zao Wou-Ki art painting

赵无极 - 红土 – 2005年1月16日,2005年。油画,130 × 195 厘米。照片 丹尼斯·布沙尔。© 赵无极

国际抽象表现

Wou-Ki于1948年抵达巴黎,27岁,完全融入了充满活力的知识界。他在蒙帕纳斯租了一间工作室,邻近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工作室,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响力画家。在他最亲近的伙伴中,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者琼·米切尔萨姆·弗朗西斯,加拿大艺术家让-保罗·里奥佩尔,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图恩,以及法国大师皮埃尔·苏拉吉。他们都在追求同样的目标——推动抽象的边界。Wou-Ki希望发展一种情感丰富且富有表现力的绘画风格,但也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扎根于某种结构中。最终,他有两个突破,使他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道路。首先,他在一个博物馆里遇到了一块来自商朝的中国甲骨文片段,这让他重新连接了对书法的兴趣。然后在1951年,他发现了保罗·克利的作品。克利创造的象征性形状在Wou-Ki看来,似乎占据了计划与灵感之间的诗意中间地带。

Zao Wou-Ki painting works

赵无极 - 无题,2005年。油画,195 × 97 厘米。照片:丹尼斯·布沙尔。© 赵无极

这些影响与吴冠中的油画天赋相汇聚,到了1953年,他达到了他认为真正个人化的抽象风格。然而,回顾他的整个作品集,很明显,吴冠中并没有完全沉浸于抽象之中,而是确实跨越了抽象与自然世界之间的界限。在他的画作中,幽灵般的生物形态特征暗示着山峰或蛇形河流,潜伏在色彩的阴云和大气风暴中。表现性的书法线条填满了他的画布,并没有传达任何明显的内容,而是通过形成它们的运动的回声暗示情绪。抽象与自然之间的中间地带在他的作品中通过视觉和谐的结构得以维系。吴冠中是视觉生态系统的召唤者,其平衡存在于互补的力量中——黑暗与光明、热与冷、抒情与具体。巨作《1985年6月—10月》具备了吴冠中所追求的每一个方面。尽管在理性意义上难以辨认,但其直观的形式、色彩、质感和透视语言清晰地宣告了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情感财富。

Zao Wou-Ki Juin Octobre 1985 paitnting

赵无极 - 六月—十月 1985, 1985. © 赵无极

特色图片:赵无极 - 六月—十月 1985,1985,展览视图。© 苏富比
所有图片仅用于说明目的
由 Barcio 贡献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阅读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阅读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艺术与美:一种神经美学的视角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和艺术家们一直在努力定义“美”的本质。像柏拉图和康德这样的思想家将美概念化为一种超越的理念或与个人欲望脱离的审美体验。然而,今天,通过神经美学的视角,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解:美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种生理现象。当一件艺术作品被感知为美时,它会触发特定的神经机制,产生积极的情感,主要是通过多巴胺的释放。如果艺术能够创造“美”,那么它也可能产生幸福,这一概念深深植根于人...

阅读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