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為空

文章: 馬來西亞抽象藝術中的關鍵人物

Key Figures in Malaysian Abstract Art

馬來西亞抽象藝術中的關鍵人物

今年標誌著哈里獨立日的60週年,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邦宣告脫離英國帝國獨立。而目前在吉隆坡展出的展覽也顯示,這同時標誌著馬來西亞抽象藝術的六十年。不真實的交易: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六十年在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博物館和藝術畫廊展出了近100幅由過去60年中28位最傑出的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家創作的畫作。對於像我這樣從未接觸過馬來西亞抽象藝術的人來說,這些作品是一種啟示。儘管幾乎所有展出的藝術家都參考了其他國家的抽象藝術家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所面對的許多相同問題,但他們的調查方式卻有著顯著的獨特性。他們的作品明顯地源自馬來西亞文化本身。我習慣於那些,尤其是抽象藝術家,積極努力避免在作品中表現出民族主義感的藝術家。但這些馬來西亞藝術家則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範式下運作,在這個範式中,他們的國家、民族、宗教和文化身份與他們的美學活動密不可分。懷疑我是否在想像這種聯繫,我進行了一些背景研究,發現事實上,這一範式在1971年被立法化,當時所謂的馬來西亞國家文化政策被寫入法律。該政策有三個要求:1)國家文化必須基於土著文化;2)可以將“其他文化的適當元素”融入土著文化,並因此納入文化作品;3)必須尊重伊斯蘭教,作為“塑造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即使在這些長期施加於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家的嚴格要求下,他們的影像中仍然有著人文主義的元素。他們作品中的元素超越了自身的國家和文化邊界。而正是這些元素激勵我相信,無論官僚對藝術家施加什麼限制,藝術家總會找到表達人類狀況中永恆和恆定之物的方式。

第一位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家

不真實的交易:六十年馬來西亞抽象藝術中的藝術作品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這一決定旨在為可能對抽象藝術不熟悉的隨意觀眾提供一個不矯揉造作的進入展覽的途徑。但即使對於對抽象藝術有更深興趣的觀眾來說,這也是策展人做出的有趣選擇。它提供了一個窺視,讓人看到1957年影響世界其他地方的趨勢如何直接影響了最早的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家。展覽中包括的第一位藝術家是Syed Ahmad Jamal。從他在1950年代末創作的作品中可以立即看出,他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直接影響。但同時也很明顯,他以一種特有於他作為馬來西亞藝術家的身份的方式轉化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傾向。Jamal於1929年出生在Muar市,像許多早期的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先驅一樣,他在英國接受了藝術訓練。他於1951年至1959年在倫敦學習,首先在切爾西藝術學院,然後在倫敦大學。當Jamal回到馬來西亞時,他成為了吉隆坡Cheras的特殊教師培訓學院的第一批藝術教師之一,這是該國歷史上第一個藝術系。

但從他的作品來看,Jamal 明顯掌握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形式美學元素,例如 手勢 標記、畫面質感和整體構圖的外觀,但同時也很明顯他並未接受這種風格中更個人化的方面,例如潛意識或自動繪畫,或完全屈從於抽象。他的標題仍然是具象的,他仍在創作參考物理世界的圖像。他以一種精煉、暗示的方式進行,但他的方式與他的西方同代人有所不同。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畫畫是為了反映現實情況和我自己。” 對於 Yeoh Jin Leng,另一位馬來西亞抽象藝術家第一代成員,以及在倫敦切爾西藝術學院學習的藝術家,也可以說同樣的事情。Leng 受到他在歐洲遇到的多種抽象傾向的影響,例如 Hans Hofmann 教授的推拉理念,以及 奧爾菲克立體主義者 和野獸派所接受的色彩關係方法。但 Leng 以一種個人和區域的方式將這些理念付諸實踐,這並不是完全的抽象。他的作品以間接的方式表達馬來西亞文化、人民和政治,但並不完全抽象。

馬來西亞抽象藝術畫家Syed Ahmad Jamal - Flight of Kingfisher, 1963, Oil on Canvas, 107cm x 132cm, courtesy of Bank Negara Malaysia Museum and Art Gallery

採用完全抽象

但隨著非具象藝術的理念在馬來西亞文化中獲得認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努力擁抱純粹的抽象影像方面變得更加大膽。其中一位藝術家,其實驗能力與他在歐洲和美國的當代藝術家密切相關,就是張來通。他的影像流暢、抒情且戲劇化。他的作品中傳達的情感強烈而原始,他在1960年代和70年代創造的形式和形狀的語言完美捕捉了城市美學,甚至預示了今天的城市塗鴉風格。與此同時,他對構圖平衡和顏料處理的精通使他與一些最偉大的第一代 Art Informel 和抽象表現主義的實踐者齊名。

在馬來西亞,另一位早期採用純抽象的藝術家是 Jolly Koh。他發展出馬來西亞抽象先驅中最純粹的實驗性抽象視覺語言之一。即使在今天,他的作品仍然感覺當代。在這次展覽中,他的一幅名為 浮動形狀(1969)的畫作,幾乎接近於完美的進化融合,結合了 至上主義構圖、表現主義技法、極簡主義簡化和色域畫。這在大多數世界其他地方尚未根深蒂固的情況下,已經是後現代的概念。而這正是這次展覽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這些馬來西亞抽象畫家在實驗的自由度上受到限制,但即使在施加的界限內,他們有時也遠遠超越了在完全自由社會中工作的抽象畫家。

馬來西亞抽象畫家喬利·高和張麗彤Cheong Laitong - 42, 1978, Oil on Canvas, 230cm x 177cm (left) and Jolly Koh, Floating Forms, 1969, Oil on Canvas, 127cm x 107cm (right), courtesy of Bank Negara Malaysia Museum and Art Gallery

下一代

不真實的交易:馬來西亞抽象藝術的六十年 不僅探討了馬來西亞抽象藝術的先驅作品。它還非常關注隨後幾代跟隨這些先驅的抽象藝術家。1980年代崛起的藝術家中,包括了表現主義畫家尤索夫·甘尼,以及在本次展覽中極具吸引力的畫家阿旺·達米特·艾哈邁德。儘管他的意象在某些時候感覺像是受到了威廉·德·庫寧、讓·杜布菲和巴斯基亞等藝術家的影響,但他對顏色的掌握、畫筆的運用,以及他從質地和表面中引發情感的技巧,使艾哈邁德在他的世代中名列前茅,不僅在馬來西亞,甚至在全世界。

在過去幾十年中,這次展覽展示了如 Sharifah Fatimah 等藝術家,他的色彩繽紛的幾何構圖讓人想起晚期的馬蒂斯;Nizar Kamal,他的幾何與潦草的複雜混合與 Agnes Martin 和 Cy Twombly 的作品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卻是完全獨特的);以及 Saiful Razman,他最近才開始在藝術界嶄露頭角,但他那驚人的、未來主義風格的抽象畫作值得國際關注。而這僅僅是這次展覽中 28 位藝術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每位藝術家都值得特別關注,每位都填補了講述馬來西亞抽象藝術持續故事的複雜敘事中的獨特空白。再者,最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些藝術家在政府的壓力下必須遵循某種令人窒息的文化結構,但他們在這種民族主義框架內發現了超越其邊界的東西。他們是馬來西亞人,但他們的作品表明他們首先是人類。

馬來西亞藝術家阿旺·達米特·艾哈邁德Awang Damit Ahmad - Jejak Waktu - Hujung Musim (Traces of Time - The End of a Season), 2010, Mixed media on canvas, 153 x 244 cm, image © Awang Damit Ahmad, courtesy Sotheby’s Hong Kong

特色圖片: 楊金玲 - 岩石形態 I, 1965, 油畫, 104cm x 81cm, 感謝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博物館及藝術畫廊提供

所有圖片僅用於說明目的

由 Barcio 作品

您可能喜歡的文章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Category:Art History

Damien Hirst: The Ultimate Guide to Britain's Most Provocative Contemporary Artist

Damien Hirst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art, whose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mortality, science, and commerce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

閱讀更多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Category:Art Market

10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 to Watch in 2025

South American abstract art is experiencing a remarkable renaissance, propelled by unprecedented market validation and global i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This resurgence is not merely curatorial tre...

閱讀更多
The Neuroscience of Beauty: How Artists Create Happiness

藝術與美:神經美學的視角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藝術家一直在尋求定義「美」的本質。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思想家將美概念化為一種超越的理念或與個人欲望脫離的美學體驗。然而,今天,通過神經美學的視角,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解:美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生理現象。當一件藝術作品被認為是美的時候,它會觸發特定的神經機制,產生積極的情感,主要是通過多巴胺的釋放。如果藝術能夠創造「美」,那麼它也可能產生幸福,這一概念深深根植於人...

閱讀更多
close
close
close
I have a question
sparkles
close
product
Hello!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gift
Special Deal!
sparkles